中時社論》蔡政府要徵兵還是要停止挑釁


中時社論》蔡政府要徵兵還是要停止挑釁

社論

滴滴自动驾驶获广汽集团投资 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

臺海自八二三炮戰之後即再無大規模武裝衝突,「反攻大陸」雖然是當時的國策,但中共政權日益穩固,加上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》的限制,反攻已無可能,政府反而能騰出手來發展經濟、教育,改善人民生活,因而造就了舉世稱羨的「經濟奇蹟」。

義和團式做法推向戰爭

隨着60年代經濟發展,70年代政治改革,1987年解除戒嚴、1988年開放報禁,接着漸進對大陸開放探親、旅遊及經商,兩岸關係欣欣向榮,數百萬臺商赴陸經商、生活,原先的隔閡、仇恨都一笑泯恩仇,兩岸共同發展成爲硬道理。

中共同時走向改革開放,以龐大的人口紅利、優惠租稅措施及廉價的土地,吸引全世界企業前往投資,大陸成爲「世界工廠」,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下,以「彎道超車」方式追上西方先進國家;並在充沛的資金下,在航太、軍事及衛星科技上都有驚人的成就,中國不但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還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常備部隊,連軍艦數目都超過美國,早已成爲舉足輕重的大國。

臺灣與大陸主權一體、治權互不隸屬,最有利的發展方式,是在既有基礎上與大陸維持穩定的交流關係,相互「化異求同」,以中國人的智慧與勤奮截長補短,並運用臺灣保存的文化瑰寶及軟實力,提升兩岸對共同文化、歷史的認同,兩岸政治體制不同,大可相互借鏡,漸進走向融一,兩岸和平、人民平安,就能安居樂業。維持穩定的兩岸關係,是臺灣發展策略的重中之重。

但自民進黨政府上臺後,因自己的意識形態,加上美中兩強採取對抗的姿態,民進黨政府認爲遇到百年機遇期,在「親美抗中」戰略下,百般挑釁中共,向美示好,兩岸關係一去不復返,國內旅遊業、農業哀鴻遍野,政府視而不見,爲了政治目的能夠達成,犧牲部分產業也在所不惜。

更糟糕的是,中共認爲「臺獨」勢力囂張,進而加大軍事力度,頻頻對臺實施「武嚇」,造成人心不安,原本穩定的臺海地區,一時之間成爲「最危險的地方」,國防部長邱國正承認目前兩岸情勢是「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」,在在說明現在不是太平歲月。但政治人物爲了獲取選票,滿足自己的政治利益,根本不管民衆的感受,對中共罵越大聲表示越「勇」,這種義和團式的做法,只會將臺灣人民深陷於戰爭的陰影中。

千金貴女 白玉甜爾
陽 神 小說

部隊拿掃把時間比槍多

如果真的要跟中共進行全面鬥爭,那就要加強軍備,作爲政府的後盾,隨着兩岸軍事實力的差距不斷增大,美軍到臺灣評估戰力後,發現高層軍官爲整體防衛構想吵得不可開交;中層軍官因循舊規,沒有開創精神;基層士官兵招募而來,只在乎福利、待遇及升遷,無心在本務工作上,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戰,所以《華爾街日報》在訪談過國軍士兵及美軍軍官後,得到的結論是「士氣不振,難與中共一戰」。

美國這幾年不斷對臺軍售新式武器,是希望加速提升臺灣的自我防衛能力,姑且不論是否對國家財政健全與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,當政府只會利用美國軍售做大內宣,向國人賣弄與美國關係良好,暗示臺海一旦有事,美軍必定馳援,其實美國發現國軍自募兵制後,部隊訓練不足,比我們還着急,自己都不爭氣了,還指望美軍爲臺灣流血?

“西北内陆”变身“开放前沿”

國軍義務「軍事訓練役」確定失敗,4個月的訓練內容、方式一改再改,已說明這個制度行不通,但年輕人不願服兵役,政府不敢得罪年輕人,臺海兵兇戰危,當過兵的老兵都知道子弟訓練不夠,上戰場只能當炮灰,輿論一片延長役期呼聲,政府卻聽而不聞,還在兩岸關係上繼續走鋼索,明明誤進虎欄,卻還挑釁老虎,置己身於最大險境。

大赞「台男对女生很好」俄国正妹最想体验这件事

第三次以阿戰爭,以色列面對埃及、敘利亞百萬大軍夾擊,常備部隊迅速被擊潰,但立即動員31萬後備部隊投入戰場,短短几天內迅速扭轉戰局。回頭看看臺灣,常備部隊拿掃把時間比拿槍多,根本訓練不足,很多孩子沒下過部隊就退伍,將國家安全責任放在他們身上,國人能安心嗎?民進黨政府必須在擴大徵兵、延長役期和停止挑釁大陸之間做出選擇。

蓝营整军完毕? 陈学圣看3件事赞:国民党已「有备而来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