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妝臺前的疾病、美麗和人生


化妝臺前的疾病、美麗和人生

一切變化,從一方小小的化妝臺前開始。在這裡,色彩輕撫皮膚,也滲透進每個人的人生。在這一刻,疾病帶來的焦慮和不安被遮蓋,美穿透容貌上的困擾,發出光來。

文 | 方邢

編輯 | 西打

運營 | 橙子

暫停

癌症是一個小小的休止符。

長鬃山羊不避人 生態改變警訊

兩年前,張笑語32歲。這個年紀,一切剛剛開始。兒子上了一年級,她打拼多年的保險事業上了新的臺階——升任部門經理,管理接近30人的團隊。張笑語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是告訴客戶生命無常,提早管控風險。沒有想到,她自己最先經歷了這一切。

初恋クレイジー

癌症的腳步聲很輕,最初可能只是一次簡單的腹脹。張笑語走進醫院的理由非常平常,“一週之內連吃了三頓火鍋,覺得代謝不掉,胃脹氣”。她原本只想開些促進消化的藥,但醫生攔住她,勸她做個胃鏡,“就當爲了安心”。從那次檢查之後,她再也沒能徹底離開醫院。

我,神明,救赎者

病理報告的結果是所有可能性裡最壞的一種——胃癌晚期,已轉移到脾臟、卵巢;分型也是最兇險的印戒細胞癌和低分化腺癌。她這纔回憶起,那些被自己忽略的身體發出的“信號”。醫生問她,怎麼連消化道嚴重出血都不知道,張笑語才意識到自己柏油狀的大便並不是因爲“吃撐了”,而是胃出血造成的。

疾病幾乎立刻改變了她的生活節奏。以前,她所有的生活軌跡都圍繞着工作展開,幾乎沒有任何個人愛好。來上海工作超過10年,但她對於餐廳、咖啡廳、購物中心的瞭解,全部來自“在那裡等過客戶”。

问界新M7销量火爆 华为智选车产业链迎布局良机?

癌症把一切日常都改變了,她不得不暫停工作,開始全力對抗疾病。

以巴衝突美不派兵 「已援軍火」

大約九個月前,胃癌也同樣走進了34歲楊寧的生活。開始的不適非常相似。胃脹、燒心、胃酸返流。作爲中學物理老師,正是壓力大的時候,開家長會之前,他拿到寫着胃角腺癌中期的病理報告,“一下子就懵了”,坐在沙發上發呆了一個下午,也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。

楊寧一向自詡自己是理性的人。但手術切除了大半個胃之後,他一個人偷偷在陽臺上哭過兩回。

疾病,幾乎扼殺了他事業上升的全部可能性——就像全力衝刺的人,突然得知終點不存在了一樣,他十分失落。生病之前,他每天早晨六點半就起牀,但能在夜裡12點之前入睡的日子很少。對一個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教師來說,很多事情都遠比睡眠重要,比如準備市級公開課、查資料、寫論文。但現在,他絕不能熬夜,每天晚上10點就準時關燈,未來也只能承擔一些基礎的教學工作。要接受“從捲到佛”,楊寧多少有些不甘心。

兩岸微流行/深圳護濕地 首建國際紅樹林中心

除此之外,他還得面對癌症帶來的恐懼。術後的病理報告顯示:“癌細胞浸潤胃壁漿膜層,3枚淋巴結見癌轉移,神經束見癌侵犯,脈管內、淋巴結均見癌栓。”這些醫學術語意味着,即便手術切除了病竈,癌症也有很大概率會捲土重來。

化療醫生也告訴他類似的結論。年輕在癌症面前,未必全然是好事,它還意味着“新陳代謝強、細胞活躍”,這同樣是易復發的特質。他一直儘量不去想癌症、死亡這些詞,但這份報告把他拉回現實,想到了剛開始讀小學的兒子和上了歲數的媽媽,他擔心“自己是不是沒有幾年了”。

海纳百川》削减晶片出口大陆?蔡政府自废武功(李贵敏)

改變

嘘!“荔湾广场”这个字改了

社會學家卡麥茲,曾用“好日子”和“壞日子”來概括病程長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面臨的兩個階段——壞日子裡,病人要全力以赴對抗病痛;而症狀被有效控制的好日子裡,病人還可以從事很多活動。

癌症作爲致命疾病,至少在暗夜裡蹲守了2000年。這種某個單一細胞的異常、失控增長的疾病,被19世紀一名外科醫生稱作“衆病之王”“恐怖之君”。外科手術、放化療、靶向藥物都是人類目前對抗癌症的強力武器。但儘管這樣,戰場上唯一的戰士——患者,在鬥爭的過程中也還是會受到極大的消耗。

相比起“好日子”,癌症患者們的“壞日子”更加漫長。生理的痛苦是其中一部分。化療藥物帶給每個人的副作用都不一樣。患癌兩年後,張笑語已經累計化療24次,每次的副作用都是隨機的。有時候便秘、有時候腹瀉。楊寧沒有經驗,化療開始之前沒有安裝PICC輸液港(置入人體的輸液裝置)直接通過靜脈輸液,手麻了接近半個月。

隨着治療的展開,癌症還會改變人的外貌。

張笑語一度覺得,自己喪失了“美”的能力。2022年化療到中期,她的頭髮、眉毛、睫毛全部都掉光。過年回安徽老家,她也想過美美地打扮一下,比如戴上假髮、種個睫毛。結果到了美睫店,美容師告訴她,自身沒有睫毛不可能種上。此外,她的牙齒也像石灰一樣“一點點地剝落”。第一次發現“牙掉了”是去年過年,她原本在吃排骨,當時掉下來白色的“一面光滑、一面粗糙”的碎片,她還以爲是碎骨頭。到後來,連吃湯包的時候牙齒都會往下掉。現在她只能吃一些流食,蔬菜、水果、肉類都要打成糊。

生活的不便只是最顯性的部分,一些改變在更幽微處。張笑語現在只要一笑就會用手捂住嘴——她怕露出自己牙齒脫落的縫隙。整整一年,她看到鏡子就躲開,也不願意拍照,“從前125斤,胖得像冬瓜一樣,後來生病,拍出來也難看”。

本土又回温!新增26779例 37人死亡

但有時候,改變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契機。

張笑語在“薰衣草花環”活動上,重新體會到美的力量。換了新的化療方案之後,她重新長出了頭髮、眉毛、睫毛,體重也從88斤漲到了94斤,“我1米59,94斤,現在是完美身材”。原來,張笑語從來不關注化妝,心裡只有業績,但化完眼妝後面對攝影師的鏡頭,她第一次發現自己的眼睛原來這麼“亮”。儘管癌細胞已經轉移到淋巴,脖子也有點腫,“但不妨礙這一刻的美”。

拋開刻板印象,男性對美、新事物也同樣嚮往。楊寧就把參加這次活動當成全新的嘗試機會。他過去從不在乎外表,喜歡喝可樂、吃重油重辣的東西,接近1米9的身高,體重也超過200斤。楊寧平時在學校上課沒時間打扮,爲了節省時間,同樣衣服可以一口氣買三五件。但突如其來的癌症,讓他重新享受“不確定性”帶來的驚喜。他重新找回了笑容。面對學生的十幾年間,他靠“板着臉解決了很多問題”,但面對鏡頭,他“重新學會了微笑”。

▲“薰衣草花環”項目活動現場,化完妝的患者正在拍攝照片。圖 / 資生堂中國

中泰高校联合办学 赋能电力人才培养

美,全新的免疫力

癌細胞蟄伏在每個健康人的身體裡,激活它們的因素十分複雜。這是人和疾病、命運的一場力量配比懸殊的角力。一旦被激活,癌細胞將以驚人的速度破壞身體的免疫力,它掠奪睡眠、掠奪健康甚至是生命。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的數據顯示,2020年,我國新發癌症患者達到457萬人,每天,都有超過1萬人確診了癌症。患者面對殘酷命運的經歷,腫瘤科醫生往往是重要見證者。

除了病痛,癌症還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社會壓力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王一澍曾經在接受《三聯生活週刊》採訪時提到乳腺癌帶給人的巨大改變。作爲性別特徵極強的疾病,許多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會含胸駝背,這並不是疾病對生理造成的顯性影響,而是一半乳房最終變成一道疤痕,術後的女性患者不可避免的自卑,很難恢復手術前對生活、事業的信心。

但總還有些東西,是疾病難以奪走的——比如對於美的感受和追求。這種力量,會成爲保護患者的全新屏障,它也並非只屬於少數人。

美,藏在日常之中。

君枫苑 小说

阻绝iMessage诈骗 刑事局吁更新iOS

張笑語重新發現美,正是在患病之後。以前,她從不關注生活的改變,有時候連外面在下雨都很難發覺,“算是麻木的人”。但疾病給工作按了暫停之後,她回過神來,把注意力放到最細微的感受上。

重新長出頭髮、睫毛之後,她開始“愛打扮”起來,每天早上都要靠敷一片面膜開啓新的一天。花1200元報名報名了4堂彩妝私教課,是她邁出的第一步。“正好這段時間不用見人,還降到了完美體重,我的臉再修飾一下,就更美了。”

現代社會,化妝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爲追求美麗的日常習慣,但對癌症患者來說,化妝卻有着驚心動魄的力量。

你很難相信,在“薰衣草花環”活動現場會看到這樣多的笑容。她們不再拘謹,挑選着亮紅色的口紅、金色的眼影,甚至此前從沒有化妝過的男性也期待着最後的妝容。只要30分鐘,他們就重新找回了容光煥發的自己。這一刻,他們擺脫了疾病的創傷,生活的美透過妝容,在他們身上重新綻放。

北京丰田海狮改装4s店 北京海狮改装店

▲ 在2023“薰衣草花環”活動上,不少患者在鏡頭前留下微笑一刻。圖 / 資生堂中

一切變化,從一方小小的化妝臺前開始。在這裡,色彩輕撫皮膚,也滲透進每個人的人生。在這一刻,疾病帶來的焦慮和不安被遮蓋,美穿透容貌上的困擾,發出光來。而美,也成爲患者們全新的免疫力,幫助他們對抗病痛和隨之而來的壞情緒。

重生大富翁 小说

过去五年上海新增22位院士,参与多项国家战略科技任务

幾乎每個患者都說了和大衛·賽爾旺在《每個人的戰爭》那本書裡相似的話:“是的,我也許會比預計的更早去世,但我也有可能比預計的活得更久。無論發生什麼,我都要從現在起儘可能地好好活着。無論最後發生什麼,這都是最好的應對方式。”

美麗不是目的,更好的生活纔是

新营「围绕蔗时光」竹编作品试灯 夜间版绝美画面吸睛

事實上,癌症距離普通人並不遙遠。

2022年2月,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發佈了最新的癌症報告。報告覆蓋了約3.8億人,佔我國總人口的27%。一個驚人的事實是:在中國,每分鐘有超過8個人被診斷癌症。

Google 25周年限時優惠 Pixel手機7.5折再送限定托特包

與此同時,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在患上癌症。2015年,我國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約392.9萬,死亡約233.8萬。其中,每年新增的年輕癌症病人約30萬——不論我們多麼不想面對,癌症就潛伏在每個人身邊。

疫苗不良反应再增64件 1人死亡曾接种高端

癌症患者想要恢復正常生活,對容貌的焦慮是很難跨越的一關。資生堂一項針對癌症患者的調查顯示,近40%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因膚色和容貌變化感到焦慮和壓抑,難以迴歸日常生活;81%的受訪者認爲自己需要進行外表的修飾。

資生堂集團的化妝師顧姝雲服務公益彩妝項目已經超過14年,經過她手“變美”的疾病患者超過2000人。這是一段漫長的職業生涯,但顧姝雲每天都“被患者的欣喜感染”,只覺得時光飛快。

她印象最深的是,一位血癌患者從江西坐了很多天綠皮火車,來上海找她。那是一個大夏天,對方戴着帽子、手套,“全副武裝”來到她面前。露出皮膚之前,那位患者小聲對顧姝雲說:“你不要害怕。”

苗縣南庄橋上游淤積嚴重 縣府等單位會勘防暴雨致災

儘管已經幫助過很多患者,顧姝雲看到她皮膚的一刻還是有些驚訝——這個年輕女孩全身充滿了發散性的青黑斑、紅斑、白斑,完全是皮膚色素紊亂的狀態。

影/夢幻保育員成血汗勞工 北市動物園首次申請加薪卻被拒

她一邊遮蓋、一邊教患者怎樣完成全妝,整個過程用了接近5個小時。當患者重新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樣子,哭着給家裡人打了電話。經過長達5年的放化療、骨髓移植的治療,她已經很久沒看到過自己健康的樣子。

一图看懂本周天气 雨势3阶段变化 这天恐有台风生成

顧姝雲也曾經把美帶給老年人。那是一個六十歲的“老先生”,從額頭到臉頰長着大面積的青斑。爲了參加女兒的婚禮,讓“整個過程可以更完美一點”,他希望能學會彩妝的遮蓋技巧。對方雖然嘴上嘟囔着“這麼多步驟,好麻煩”,可還是拿出筆記本,一點一點記下來。遮蓋完成之後,這位老先生第一次見到自己沒有青斑的臉,“那種表情讓你又欣慰又難過,他就這樣(帶着青斑)過了一輩子”。

雖然只是短暫地經過,但顧姝雲覺得經過自己的手,美滋潤了患者,更改變了他們的人生,這也是她職業成就感的來源。主流的彩妝師們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錦上添花,而顧姝雲感到自己做了“雪中送炭”的工作。那些看到患者摘下帽子的瞬間、收到老先生女兒喜糖的時刻,她都覺得“我真的好棒”。美所帶來的改變清晰可見。最近一項針對“薰衣草花環”參與者的調查顯示,超過70%的參與者感到積極向上,超過40%的人變得想要出門參加聚會。

幫助他們找回美和開啓新生活的勇氣,正是資生堂開展“薰衣草花環”項目的初衷。早在1956年,資生堂集團就注意到了那些有着嚴重肌膚煩惱的人——傷痕、胎記、白斑等等肌膚問題影響着他們的生活,外表帶給他們太大的精神壓力,而他們無法通過普通的化妝解決問題。

隨着醫學的進步,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能夠獲得理想的生存期,癌症進入了慢病化管理時代,資生堂逐漸將關注的目光延伸到了癌症患者這一羣體身上。7月初,資生堂中國攜手默沙東中國和天真藍在上海啓動了2023“薰衣草花環”癌症患者關愛公益項目。這已經是這個項目進入中國的第二年,接下來,資生堂中國旗下品牌臻顏珂芙(PF-COVER)和集團6個彩妝品牌將繼續前往更多城市爲更多患者帶來美的改變。

一图看懂本周天气 雨势3阶段变化 这天恐有台风生成

一切只是剛剛開始。美並非只是外表,它是通往更好生活的路。就像資生堂中國總裁兼CEO梅津利信說的那樣——我們始終相信,美麗不是目的,更好的生活纔是。

▲ 在2023“薰衣草花環”活動上,資深彩妝師顧姝雲綻放笑容。圖 / 資生堂中國

(文中張笑語、楊寧爲化名。)

文章爲每日人物原創,侵權必究。